春暖花開時,恰逢少年歸。2月6日,佛山市中小學校迎來開學日,百萬學子元氣滿滿重返校園。
派發(fā)祝福紅包、千人齊跳兔子舞、醒獅賀春、行通濟……今年,全市各中小學校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年味開學禮,讓同學們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歡樂喜慶的氛圍中開啟全新的學習之旅。
收利市摸獅頭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相關資料圖)
元宵節(jié)剛過,不少學校用利市封、紅燈籠,將教室、校園裝扮得年味十足,希望通過滿滿的儀式感,祝愿同學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學習進步。
惠景小學學生收到老師派發(fā)的祝福紅包。
惠景小學學生摸摸獅子頭,萬事不發(fā)愁。
在禪城惠景小學,老師們將黑板布置成“紅包墻”,貼上鼓鼓囊囊的紅包,裝著寫有獎品的紙條,孩子們可以憑紙條兌換文具、免值日等趣味獎勵。有的老師還為每名孩子準備了文具盒,里面裝有糖果和寄語卡。有老師表示,希望用小小的開學禮物,激發(fā)孩子們對新學期的期盼與動力,生活和學習都“兔”飛猛進。
“蔥”明伶俐、大“桔”大利、一“鳴”驚人……南海燈湖三小的開學禮物也很暖心。在校門口,老師們精心擺放了蔥、橘子、蘋果、甘蔗和鼓等寓意吉祥的物品,讓學生在美好的祝福中開啟全新的學習生活。
踩著歡快的鼓點,舞獅時而翹首仰視,時而擺尾搖頭,時而撓癢伸腰。6日一早,禪城環(huán)湖小學洪拳武術班的學生在黃飛鴻傳人梁建波老師的帶領下,組成一支30多人的舞獅隊,來到各個課室、辦公室巡游助興、拜年祈福,同學們爭相摸獅頭、碰獅尾,笑聲、掌聲、歡呼聲響徹校園。
禪城同濟小學、元甲學校,高明西江新城第一幼兒園,三水云東海街道中心幼兒園……開學首日,很多學校、幼兒園安排醒獅助興,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新學期。說起舞獅的由來,對于生長在嶺南文化重要發(fā)源地的佛山學生來說再熟知不過?!皞髡f古時候過年會有年獸出現(xiàn),于是人們就發(fā)明了舞獅、鞭炮,用它們趕走年獸。”佛山市元甲學校學生肖同學說,開學日學校有醒獅賀春,感覺非常喜慶。
“五福兔”迎開學 祈愿“兔”飛猛進
今年是農(nóng)歷兔年。開學首日,萌兔“C位”亮相,成為校園迎新的主角之一。
“早上好,新年好?!?月6日7時許,高明沛明實驗學校門口熱鬧非凡,老師和裝扮成“小萌兔”的學生一起迎接返校學子,送上蘋果、棒棒糖等小禮物。學校還在門口處設置了兔子合影板和幸運轉(zhuǎn)盤,吸引不少學生和家長駐足打卡,為新學期轉(zhuǎn)個好彩頭。
桂江小學老師為學生派發(fā)“福兔”。
“我收到的是‘進取兔’,今年一定要把成績提高上去?!遍_學首日,南海桂江小學學生每人領到一只活潑可愛的“五福兔”。“五福兔”分別是“健康兔”“奔跑兔”“奮斗兔”“進取兔”和“勤奮兔”,代表了學校對學生們最真誠的祝福和關愛。
“兔”個吉利、“兔”圍而出、“兔”步青云……在佛山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同學們身穿帶有兔元素的服裝,戴著兔子帽、兔耳朵發(fā)箍等在“兔子”展板框處拍照打卡,希望在新的學期里“兔”飛猛進。
在禪城鐵軍小學,各科老師依據(jù)各學科特點,將“兔”元素融入新學期第一課,通過讓學生參與“智慧兔”飛花令、“俏皮兔”你猜我畫、“活力兔”街舞、“快樂兔”聽歌折衣服、“巧手兔”拼圖剪紙等活動,營造歡快、溫馨的開學氛圍。
鐵軍小學游園活動。
在高明滄江中學附屬小學,不少學生提著兔子燈、兔子泥人等兔年相關手工藝品走進學校,學校大展宏“兔”手工作品展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學生作品。今年寒假,學校安排學生以兔年為主題,制作兔年手工作業(yè),希望借此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行通濟籌善款 體驗佛山民俗
行通濟是佛山流傳了400年的民俗。開學日適逢正月十六,不少學校精心組織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行通濟,讓學生沉浸式感受傳統(tǒng)民俗的魅力,增強傳承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鐵軍小學行通濟活動。
“原來行通濟這么有意義、這么好玩!”2月6日上午,禪城鐵軍小學約1300名師生前往通濟橋開展行通濟活動,他們手拿風車,祈禱新學期一帆風順;頭戴兔子頭飾,祈愿新一年“兔”飛猛進;踏上通濟橋,祈福新學年學業(yè)進步。
同一天,禪城同濟小學全體師生、家長義工等近3000人手持風車,浩浩蕩蕩地走過通濟橋,并把提前準備好的零用錢放到捐款箱。每年元宵節(jié),組織學生參加行通濟活動已成為同濟小學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學校暫停組織學生行通濟。今年恢復線下行通濟,學生們都特別期待,早早就準備好親手制作的風車,期待著回校的日子。
還有不少學校將通濟橋“搬進”了校園。2月6日早上,禪城下朗小學學生高舉風車,在老師的帶領下開開心心走上校園“通濟橋”,風車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來好運,祝愿新學期“冇閉翳”。
新學期,行通濟,悅成長,冇閉翳。文華小學將佛山民俗行通濟帶進學校,讓孩子們在校內(nèi)行通濟。
禪城文華小學同樣安排了校內(nèi)“行通濟”活動。返校后,學生們拿著親手制作的風車,精神抖擻地走過“通濟橋”。有學生點贊說:“第一次在學校行通濟,別有一番風味?!?/p>
文/佛山日報記者蘇宏堃、鄒婷婷、黎紅玲、周文琪、何艷純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 祝福紅包 兔子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