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近日,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廣州市兒童友好社區(qū)規(guī)劃指引》(以下簡稱《規(guī)劃指引》),提出“服務設施-活動場地-出行路徑-社區(qū)治理”四方面兒童友好社區(qū)規(guī)劃建設指引,涵蓋了空間環(huán)境提升和社會環(huán)境治理兩方面內容,為廣州市建設兒童友好社區(qū)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和指引。
(資料圖片)
新快報記者以《規(guī)劃指引》所提出的出行路徑為切口,兵分多路走訪越秀、番禺、天河、黃埔等四區(qū)多所幼兒園、小學。圍繞兒童上下學路徑的安全性、趣味性等維度出發(fā),探討一條兒童友好的上學路應該怎樣建?
祈福新邨晉福路上,家長騎車接孩子放學時大人小孩都沒戴頭盔。
●上學路
行人專用道需完善 學生和車輛同路混行
在兒童出行路徑方面,《規(guī)劃指引》鼓勵社區(qū)以學校為中心,依托現(xiàn)有道路空間,設置兒童專用步行通道或有防護設施的人行道,打造安全連續(xù)的兒童通學路徑。結合道路實際條件,在幼兒園、兒童之家、社區(qū)公園等兒童主要活動場所周邊,通過減速緩沖帶、道路窄化、路口抬高、人行橫道抬高等穩(wěn)靜化措施降低車速。對兒童活動高頻區(qū)域周邊道路空間進行地面彩繪、路徑標識等適兒化改造。
其實,在今年5月中旬,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就公布了《廣州慢行空間融合提升及特色示范研究》(以下簡稱《提升研究》),其中提到要打造包括兒童友好示范區(qū)在內的8類示范區(qū),實現(xiàn)全齡友好慢行交通。在兒童友好的慢行示范區(qū)打造方面,《提升研究》提出在路口增加兒童過街提示標志牌、警示燈、限速牌、彩色斑馬線等保障兒童過街安全,同時通過挖掘學校周邊用地潛力、錯時設置道路臨時停車區(qū)域、接送區(qū)域等滿足接送的需求。
實施結果如何?6月6日,新快報記者走訪位于廣州市番禺區(qū)的祈福新邨學校附近。為方便學生上下學,祈福新邨學校附近設有邨巴接駁點。不過,家長朱先生稱,邨巴帶來便利,但有安全隱患。“接站點沒有站臺,只有一段小欄桿,放學后小孩在馬路上打鬧,一來車又蜂擁而上,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正說著,只見一名沒有家長看管的小孩“掛”在道路護欄上蕩秋千,完全忽視護欄上注明“為了您的安全,請勿攀爬欄桿”的溫馨提示。
新快報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該學校門口兩邊的道路較為寬敞,但除了行人和電動自行車,機動車也會在該道路上通行,步行回家的學生時時需避讓。朱先生表示,這里經(jīng)常發(fā)生“人在前面走,車在后面追”的現(xiàn)象。
在祈福新邨幼兒園和毓秀小學附近的一段坡道,新快報記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交通減速標識。通過觀察,記者發(fā)現(xiàn)沿途許多車輛遇見過往兒童不讓行,有三三兩兩的孩子選擇結伴同行,也有牽著孩子手的家長左顧右盼,還有腳踩平衡車自信地穿過馬路的“追風少年”,他們與機動車、非機動車在大馬路上交錯往來,導致孩子過馬路時常?!拔kU重重”。
而在走訪廣州市黃埔區(qū)的怡園小學時,記者發(fā)現(xiàn)該小學周邊四通八達,為了給學生提供較為安全的通學路,其中一條通向學校正門的雙向單車道上專門設置有一條50米左右護欄作為隔離帶,方便步行的學生經(jīng)此進入學校。在學生上下學的高峰時段,這條單車道上設有“上下學期間禁止貨車通行”等標識,形成較為封閉的空間供家長等候接送孩子。
祈福新邨鴻福路道路兩側的人行道僅用石墩與馬路隔斷,且路面較為狹窄,有市民表示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等候區(qū)
接送等候區(qū)域面積小 上下學高峰容易擁堵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qū),學校外圍空地較為狹小,不能滿足大量家長原地等候的需求,在上下學高峰時段往往會造成擁堵。6月8日,新快報記者來到位于廣州市天河區(qū)的員村小學(三橫路校區(qū)),只見剛下過雨的地面濕滑,天上也有零星小雨落下?,F(xiàn)場已有十多位家長在門口等著接娃,學校門前的空地較窄,家長多分布在校門前或馬路對面的人行道上等待。校門外的路段有設置黃色網(wǎng)狀線、減速帶,偶爾有機動車經(jīng)過時減速通過。家長陳大哥稱:“這里安保挺好的,大家速度也比較慢,總體來說還是安全的,可以放心。”記者還走訪了同在天河區(qū)的天河六運幼兒園和體育西路小學,有家長提到,學校加強了安保,附近有個派出所,所以不太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忙碌時候會讓孩子自己走幾步回家。
在廣州市越秀區(qū),新快報記者走訪5所幼兒園及小學,分別為東堤幼兒園、新星中英文藝術幼兒園、啟智學校、紅火炬小學、清水濠小學,以上學校出入口地段均設置了相關的慢行交通標識。有學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處出入車輛、兒童較集中,容易發(fā)生交通擁堵現(xiàn)象,設置網(wǎng)狀線目的是禁止隨意停車,保證學生上下學正常通行。”在越秀區(qū)新星中英文藝術幼兒園,記者發(fā)現(xiàn),該幼兒園位于錦翠苑社區(qū)內,布局緊促,唯一一條通行的道路也較為狹長。值得一提的是,沿著幼兒園與小區(qū)外圍設置了一條寬約1米、長約300米的明黃色護童路徑。同時幼兒園緊鄰停車場,非機動車、機動車與行人并行,市民李阿姨表示:“護童路徑設了也是擺設?!庇浾哐刂o童路徑走到盡頭,發(fā)現(xiàn)出口即是馬路,抬頭一看是禁止停車標識,但仍能見到車輛往來??俊?/p>
●出行險
家長開電動車接送孩子 一方不戴頭盔是常態(tài)
去年,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組織出版了《中國兒童交通安全藍皮書系列》,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步行、乘坐私家車和乘坐電動自行車是小學生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其中步行的占比最高。報告同樣分析了小學生出行的風險特征,指出步行和乘坐電動自行車的交通傷害比例最為突出。
新快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作為家長接送孩子較為頻繁使用的交通工具——電動車,安全問題同樣值得深入關注。在廣中路小學(越華校區(qū))放學時段,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有不少家長在門口等候,文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她騎著電動車,在門口等了10分鐘左右便接到自己的小孩。當被問及接送孩子沿路是否安全便利時,她說:“非常安全,這里車少,電動車開10分鐘左右就能接送孩子,挺方便的。”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該道路沒有機動車出入,出行節(jié)奏較為緩慢。不過,記者也留意到,有部分利用電動車出行的家庭,大人小孩之中有一方或者雙方?jīng)]有佩戴安全頭盔。
在越秀區(qū)倉邊路某小學,家長接送孩子選擇的交通工具多樣。一名女家長騎著電動車,電動車是前后均有座位的款式,孩子坐在家長的座位前面,兩人均有佩戴頭盔。一名男家長背著孩子的小書包,左手拎著便當盒和掛著長雨傘,右手拉著一輛兒童款式的滑板車,孩子雙腳站立在滑板車上,由家長拉著前行。也有家長開了一輛共享單車,嘗試了幾個動作后,最終讓孩子蹲坐在座位前的支架上。
6月7日8時許,新快報記者在廣州市黃埔區(qū)怡園小學南校區(qū)的一個路口蹲守發(fā)現(xiàn),5分鐘內共有50位家長駕駛電動自行車送孩子上學,其中只有14位坐在后座的孩子佩戴了頭盔,有部分家長自己佩戴了頭盔卻沒有給孩子佩戴。
兩名學生在紅火炬小學東校區(qū)門口前的人行道上經(jīng)過。
“趣味上學路”長成什么模樣?
彩繪、綠植、科普長廊要啥有啥
《提升研究》還指出,可通過打造有趣的街道空間,即在通學路徑上增加彩色鋪裝、圖案等為學生提供趣味上學路。新快報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園、小學周邊道路會進行地面彩繪、設置科普長廊等適兒化改造。
走進越秀區(qū)白云街道筑南社區(qū)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天藍色斑馬線,地面還形象地畫著兩只卡通斑馬,門口欄桿處寫著“兒童友好社區(qū)”字樣。沿著地面彩繪走進社區(qū)內部可以發(fā)現(xiàn),內部設有許多游樂設施,比如傳聲筒、互動翻轉墻、蹺蹺板、單雙杠、益智玩具等健身娛樂器材。此時陳奶奶正帶著孫兒在學校門口玩耍?!斑@些娛樂設施體驗感很好,孩子經(jīng)常吵著要來玩?!标惸棠陶f。記者還注意到,社區(qū)內地面用橙色顏料標注出兩行大字——“注意兒童,減速慢行”,除此之外藍色顏料勾勒的跳房子和跳遠標線也極具趣味性。
社區(qū)內部設有許多游樂設施,例如傳聲筒,互動翻轉墻,蹺蹺板,單雙杠,益智玩具等健身娛樂器材。
啟智學校就位于該社區(qū)內部,校園外側還預留了足夠空間供家長與兒童“舒適”通行,寫著“家長接送區(qū),請勿占用”的醒目黃色標簽張貼在墻壁中央,地面五顏六色的“間隔一米”標識時刻提醒過往行人要保持距離。四處可見的綠植盆栽、顏色鮮艷的畫報板報、具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玩具以及貼心醒目的小貼士都給王小姐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是我第一次過來,我覺得校外環(huán)境非常有‘氛圍感’,別說孩子,我也很喜歡這里。”王小姐說。
廣九五馬路處的新星中英文藝術幼兒園門前設置了一條寬約1米、長度約300米的明黃色護童路徑。
而位于黃埔區(qū)的荔園小學,校門口被砌成城堡的形狀,學生出入校門口還會路過一道彩色的拱門,校門口正對著一個“口袋”公園,平時周邊的居民都會在這個公園內游玩休憩,到了放學時間,大部分家長也會在公園里等候接送孩子。而怡園小學北校區(qū)同樣是開門見“園”,該小學校門口附近于去年新建設了一個“口袋”公園,近150米的公園道路是學生上下學的必經(jīng)之路,口袋公園雖小,五臟俱全,公園內綠化面積很大,園內設有供休憩用的長凳,更有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秋千、單杠等健身設施。
老人家?guī)е∨笥言趦和押蒙鐓^(qū)內玩耍。
但為兒童打造富有趣味性的慢行空間的同時,設施的維護同樣值得關注。比如記者在位于東堤二馬路的東堤幼兒園旁的科普畫廊上見到,原本應張貼科普海報的位置已被某品牌的風油精廣告所占據(jù)。
小朋友在社區(qū)內吊在單杠上玩。
【聲音】
廣州市政協(xié)委員鄭子殷:新建學校要考慮建設接送暫停點
“廣州的家長習慣接送孩子,上學路段的學生上學和放學期間,人多車多,造成交通擁堵已經(jīng)是常態(tài)?!睆V州市政協(xié)委員鄭子殷長期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問題,他認為,打造安全、有趣味的通學路徑是緩解通學出行時段交通擁堵、培養(yǎng)兒童交通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
針對學校周邊的擁堵問題,鄭子殷認為最重要的是在上學和放學時段進行疏導和慢行。鄭子殷表示:“人多路窄,只能通過有效疏導才能緩解擁堵,實際上學校路段都有限速30公里的設置,但是通常機動車以及電動自行車基本上不遵守。我認為全天限速30公里是不合理的,應該將限速時段設置在上下學時段,同時通過警告、處罰措施,使駕駛者形成肌肉記憶,真正做到按時段慢行,才能保障安全?!?/p>
他同時指出,廣州數(shù)量龐大的電動單車、共享單車橫沖直撞,違規(guī)違法現(xiàn)象非常嚴重,不少家長沒有按照交規(guī)搭乘孩子,搭乘兩個或者多個的屢見不鮮,建議交警部門加大執(zhí)法力度,否則難以解決問題?!岸掖蟛糠謱W校沒有合適的停車點讓接送的家長暫停,建議新建學校一定要優(yōu)先考慮接送的暫停點,交警部門與教育局是否針對已建學校探討開放學校的道路退縮位置,或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開放校門部分校內位置,以緩解高峰接送車流造成的擁堵現(xiàn)狀?!编嵶右笳f。
廣州市政協(xié)委員鄧兆萍:家長孩子都要養(yǎng)成良好出行習慣
廣州市政協(xié)委員鄧兆萍則認為,提高各方的交通安全意識必不可少。鄧兆萍建議,學校方面需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制訂應急預案便于及時妥善處理突發(fā)情況。家長平時要重視對孩子交通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良好的出行習慣。其次是完善上學路段的設備設施,如加裝監(jiān)控攝像頭、設置隔離帶和警示標語、增設街邊座椅等。最后是協(xié)調家長、學校、社區(qū)警力、志愿者等社會各界力量,在兒童上學路段增設管護人員,引導和保障孩子們的出行安全。
為增加兒童通學路徑的趣味性,她同時建議,通過設置各種標志、標線和游戲元素等豐富路段設計,如設置行人穿梭線、馬路障礙物繞過線等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交通常識和規(guī)則。同時在學校周邊和上學路線沿途設置文化教育設施,如標語墻、壁畫、雕塑、垃圾分類桶等。這些設施可以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加文化知識,同時也起到美化城市環(huán)境的作用。
統(tǒng)籌:新快報記者 麥婉詩
采寫:新快報記者 毛毛雨 陳慕媛 麥婉詩
攝影:新快報記者 郭思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