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九九,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在线丝袜,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精品成年

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一邊是員工輪休,一邊是招聘經理,起亞中國管理層大換血-世界熱點評

一邊是江蘇悅達起亞發(fā)布管理崗員工分批次輪休的通知,一邊是起亞中國區(qū)發(fā)布多個經理崗位的招聘信息。5月9日,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起亞汽車中國區(qū)開啟全面改革的信號,變革已經無可阻擋”。

江蘇鹽城悅達起亞工廠多家媒體近日報道了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起亞)管理層被要求輪休的消息。據《財新》獲得的一份悅達起亞內部通知顯示,為實現電動化轉型,業(yè)務及人員結構需要整合,該公司安排管理崗員工分批次輪休。 “第一批輪休時間長達一年,從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員工輪休期間,公司會在第一個月正常支付工資;第二個月起,公司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發(fā)放工資,其間員工不享受公司福利、調薪、激勵金等政策。一名內部員工透露,第一批名單包含130余人,主要為部門長和經理。 悅達起亞總部和工廠位于江蘇鹽城,銷售公司位于上海,管理崗人員涉及鹽城和上海兩地。”對此,澎湃新聞向悅達起亞一位員工求證,對方表示“目前還行,走一步看一步”。 另一位起亞員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安排輪休的不是“管理層”而是“管理職”,與之對應的是“生產職”,比如起亞上海員工在行政體系上基本都屬于管理職。 但無論組織改革涉及哪些崗位,按照通知來看,被安排到輪休的員工在輪休期間收入聊勝于無,實際上就相當于“勸退”。

與此同時,起亞中國還在忙著招兵買馬。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5月4日發(fā)布微博:“起亞汽車中國區(qū)招聘。需要一個公關經理,負責起亞汽車中國的公關策略,電動車公關推廣,媒體關系,危機管理等。 需要一個品牌經理,負責ATL,電動車品牌策略,各車型線市場策略,年度市場計劃,創(chuàng)意等。 需要一個媒介采購經理,負責起亞媒體策略,電動車投放策略,媒體購買策略等。今年發(fā)布兩款電動車,EV6和EV5。上海上班?!?其另一條微博則發(fā)布了EV部門負責人的招聘信息。


(資料圖片)

楊洪海沒有避諱這是管理層換血之舉。5月9日晚,他發(fā)布的最新一條微博稱,起亞汽車中國區(qū)開啟全面改革,大規(guī)模電動化產品引進,EV6將于8月上市、EV5將于11月上市,同時數十家經銷商集團(森那美,錦龍,正通,鑫漢馬等)加盟起亞汽車中國區(qū),管理層換血,大量引進中國本土化人才。不僅如此,近期,起亞高管層頻繁出訪中國市場進行市場調研,制定中國戰(zhàn)略。起亞位于鹽城的工廠已經成為出口基地,預計到2026年,可以將年出口規(guī)模擴大至20萬輛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舉措是在悅達起亞市場表現日漸萎靡的背景下進行的。

2016年,曾經的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年銷量突破65萬輛。但從2017年起,銷量一路下跌。2022年,起亞汽車累計銷量僅為94345輛,已經不到10萬輛。 2017年-2021年, 東風悅達起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23億元、-4.92億元、-12.99億元、-47.50億元、-26.12億元。

不過,根據5月9日晚悅達起亞公布的官方信息,起亞在華合資企業(yè)悅達集團在2022年預計實現匯總營收975億元,同比增長3%;合并營收213.03億元,同比增長15.27%;歸母凈利潤超10億元,同比增長60%;入庫稅收70億元,同比增長30%,經濟效益總量和增速均創(chuàng)多年來最好水平。

數據可喜,但這還是未經審計的預測數據。 在業(yè)界看來,悅達起亞此次發(fā)起輪休是為了以最低的成本精簡組織,并以期用即將上市的EV6和EV5兩款電動車趕上智能電動風口,挽回頹勢。

起亞在中國市場的欠佳表現和在全球市場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近日,現代起亞發(fā)布4月全球銷量,其中起亞汽車全球銷量為26萬輛,同比增長8.3%。其中,中國銷量同比增長75%,達到9835輛。

不可忽略的是,中國區(qū)最新月銷量出現好轉但沒有突破一萬輛,同比暴漲也是因為去年同期疫情導致的產銷量基數極低。 而據韓國汽車產業(yè)協會(KAMA)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韓系車在華市場份額已經跌至1.6%,遠低于其全球平均市占率7.3%。

不過,面對在電動時代潛力無窮的中國市場,起亞顯然不愿放棄業(yè)務增長的機會?!霸谥袊囀袌龅某晒κ瞧饋喨驊?zhàn)略的核心要素”,在前不久的起亞中國新能源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起亞全球CEO宋虎聲如此表示。

從產品來看,在燃油車市場逐漸萎縮的當下,起亞既沒有日系的混動技術積累,也缺少自主品牌攻堅電混和插混技術的魄力,在能源變革過渡期內競爭力不夠強大。起亞這波大刀闊斧的換血動作能否收獲成效,還要等待今年11月首款純電車型EV5上市之后才有望初露端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chuàng)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