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蔣璟璟
從餅干屑、面包邊,到火腿碎肉、三文魚碎,食品切割成型過程中剩下的種種不規(guī)整余料,近來正悄然成為電商平臺上的熱銷零食。選擇邊角料食品,某種意義上也是刪繁就簡、回歸飲食本意的一種嘗試,關注充饑果腹,關注口味口感。隨著邊角料食品訂單量與日俱增,一些不良商家以邊角料為噱頭吸引消費者,出現(xiàn)生產(chǎn)日期缺失、甚至以次充好、價格不降反升等問題。(人民網(wǎng))
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得益于加工工藝和生產(chǎn)工具的進步,所產(chǎn)生的“邊角料”較之以往已經(jīng)大為減少。并且,由于相關的余料耗損成本都計入了標準件商品的出廠價中,所以一般意義上,工廠對于邊角料并不心疼,對其二次利用、二次售賣的意愿也并不強烈。置于此等大前提下,最近“邊角料零食”的忽然走紅,多多少少是讓人意外的。
從邏輯上說,所謂“邊角料零食”當然是能自圓其說的。首先,由于其生產(chǎn)原料用的是原本要扔掉的“余料”,屬于廢棄資源再利用,故而自然是低成本的、低售價的;再者說,由于邊角料與“主料”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所以“邊角料零食”按理也應該“大差不差”才是。然而需要厘清的是,這種“大致成立”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同樣是一種外行人的想當然,其忽略了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的內(nèi)在復雜性。
由于是“邊角料”,其在成型、調(diào)味、烘焙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都受到更多制約。所以,所謂“邊角料零食”,并不能簡單理解為是“標準化零食”的平價替代品,更準確的說,這就是另一種零食。比如說,若非要把“面包邊”與“面包”看成是同一個東西,必然是不合適的。事實上,邊角料零食的走紅,最核心的驅(qū)動力,實則是特定的營銷說辭對那種“勤儉節(jié)約”生活價值觀的投其所好。購買此類商品,會讓秉持儉樸理念的人群,產(chǎn)生一種道德滿足感——從根本上說,這就是一個自我說服的過程。
就算是購買“邊角料零食”,也依舊是一筆開支,這仍屬是消費擴張而非消費限縮?!熬藓贸杂植毁F”“按斤囤不心疼”,不知不覺間,或許消費者又陷入了價值觀營銷的陷阱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