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
(資料圖片)
國產(chǎn)大型客機C919
開啟全球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
中國東方航空MU9191航班
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
飛往北京首都機場
根據(jù)計劃
在28日首次商業(yè)載客飛行后
從5月29日開始
東航首架C919大型客機
將在上海虹橋—成都天府航線上
實行常態(tài)化商業(yè)運行
供圖:中國東方航空
航空夢,中國夢!100多年來中國人追夢的腳步永不停歇。而這一切,要從一位江門人說起......他是“中國始創(chuàng)飛行大家”,是我國首個提出“航空救國”主張并付諸實踐的人,他提出的航空戰(zhàn)略理論,對中華民族航空事業(yè)和人民空軍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就是祖籍江門恩平被尊稱為“中國航空之父”的馮如!
馮如(1884-1912年)
今日
江門市委宣傳部策劃推出
特別報道
《中國人的航空夢由一位江門人點燃》
帶大家走近“中國航空之父”馮如
壯志凌云
遠渡美國尋救國夢想
1884年,馮如出生于江門恩平市牛江鎮(zhèn)一個貧農(nóng)家庭。12歲時,馮如在美國做小生意的舅父吳英蘭回鄉(xiāng)探親,當時小馮如已經(jīng)因家庭貧困輟學多年,聽到舅父講美國社會的發(fā)達后,便希望能隨其到美國謀生。
征得父母同意后,馮如隨舅父到了美國舊金山。在那里,他目睹了美國機器工業(yè)的強大,內(nèi)心受到巨大觸動,他在日記中寫到:“嘗謂國家之富強,由于工藝發(fā)達,而工藝發(fā)達,必有賴于機器。非學習機器不足以助工藝之發(fā)達?!?/p>
他深刻認識到機器工業(yè)對于國家富強的重要性。白天,他在工廠做工,晚上學習各類技術知識和英語。經(jīng)過十年的學習積累,他已經(jīng)精通機械和電機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并熟練設計和制造出小型發(fā)電機、抽水機、打椿機、無線電報機等一批機器,在美國社會得到廣泛贊譽。
赫赫有名
試飛成功享譽航空界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自制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1904年2月,日俄戰(zhàn)爭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爆發(fā),至1905年5月結束。1905年9月,日俄在美國的調(diào)停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和約規(guī)定將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大連及附近海域轉讓給日本,從長春到旅順口的鐵路也交給日本。這兩件事給了馮如極大刺激, 他說:"是(指制造機器) 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茍無成,毋寧死!"從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國偉大理想,決心以一技之長報效祖國。
1906年,馮如從紐約返回舊金山,他對青年華僑朱竹泉說:“日、俄戰(zhàn)事大不利于祖國,當此競爭時代,飛機為軍事上萬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戰(zhàn)艦,費數(shù)百萬之金錢,何不將此款以造數(shù)百只飛機,價廉工省。倘得千只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內(nèi)地可保無虞?!瘪T如較早地意識到航空在軍事上的重要性,這是世界上最早對制空權的認識。1909年,意大利軍事理論家朱里奧·杜黑才提出這一理論。
為了制造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馮如變賣了金銀玉器等家產(chǎn),并得到黃杞、張南和譚耀能的支持,籌得資金1000余美元。1908年5月,他們在奧克蘭市東九街一間面積僅7.4平方米的屋子里成立"廣東制造機器廠"。
1909年9月,馮如終于制成第一架飛機。同年9月17日,他駕駛這架飛機在不超過15米的高度飛行。在著陸時由于發(fā)動機故障,下降過快,導致一個輪子損壞。9月21日,他進行了第二次試飛,在不超過15米的高度下飛行了約800米。由于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墜落,尾部起落架及輪子損毀,所幸馮如未受傷。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是飛機螺旋槳根部的螺絲擰得過緊導致螺旋槳斷裂,但飛機的設計與制造仍是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飛行距離遠超萊特兄弟第一次試飛航程260米的成績。
馮如的成功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1909年9月23日,美國《舊金山考察家報》《舊金山呼聲報》等報紙分別以《在航空領域,中國人把白人拋在后面》《中國人駕駛自制的飛機在空中飛行》為題,報道馮如制造飛機及試飛的經(jīng)過,這極大地鼓舞了旅美華人華僑,他們紛紛對馮如表示支持。1909年10月28日,馮如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將"廣東制造機器廠"提升為"廣東制造機器公司",以"廣東制造機器公司試辦飛船招優(yōu)先股"的名義募集資金,至1910年2月19日已募得資金5875美元。
1911年1月,馮如終于制成了改進后的新型飛機。1月18日,他在奧克蘭市的艾勞赫斯特廣場公開試飛,飛機在約12米的高度上飛行了1600米,然后向舊金山海灣飛去,最后降落在廣場,歷時4分鐘。這次試飛堪稱完美,也證明了新飛機在設計、制造上有了進一步提升。
落址燕塘
滿腔熱血歸國造飛機
1911年1月,清政府兩廣總督張鳴岐電邀馮如回國,請他協(xié)助建立航空隊伍。當時,很多美國企業(yè)家想重金聘請他指導飛機制造工作,馮如毅然拒絕了,帶著一腔報國熱情返回祖國。1911年3月,馮如攜帶兩架飛機零件和制造設備到達香港,張鳴岐專門派寶璧號軍艦前往迎接。到達廣州后,清政府為其在現(xiàn)今的天河燕塘地區(qū)劃定飛機制造和飛行場地。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清政府倒臺。馮如長期在美國生活,思想傾向革命,積極支持革命政府,被任命為廣東革命軍飛機長。他在燕塘建立起廣東飛行器公司,這是中國第二家飛機制造公司(第一家為1910年清政府開辦的南苑飛機工廠)。
馮如響應革命政府號召,加班加點制造用于北伐的偵察飛機。1912年3月,馮如在燕塘終于制造出中國本土的第一架飛機。
1912年,馮如和他制作的飛機在燕塘機場。
鷹擊長空
航空之父英魂留黃花崗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燕塘機場為群眾作公開飛行表演,當時前來觀看的人數(shù)以萬千計。他先是向人們介紹了飛機的制造、駕駛等基本知識,然后駕機騰空而起,飛機在離地面約36米的高度飛行了約8000米,觀看者紛紛鼓掌贊賞。飛機的空中技巧表演結束后,馮如準備著陸。突然,他望見遠遠的跑道上有兩個兒童在戲鬧,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緊急時刻,馮如猛拉操縱桿,腳踩加速器,飛機像一只發(fā)瘋的雄鷹,猛然沖上天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發(fā)生了,由于馮如用力過猛,飛機失去了平衡,在抖動中,部分零件損壞,飛機突然墜落在草地上。觀眾把馮如從飛機的殘骸中救出來的時候,馮如的頭部、胸部、腹部等都受了重傷。大家馬上把馮如送到了醫(yī)院,經(jīng)搶救無效,馮如長眠在鮮花之中。那一年,馮如只有29歲。
在彌留之際,馮如仍勉勵助手道:“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笨梢?,馮如為發(fā)展中國航空事業(yè)奮斗一生,至死不渝,猶囑后人,實可敬佩之至。
馮如短暫而壯烈的一生
猶如一顆流星
但他的英魂卻似旭日
照亮了中國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前路
馮如,是僑鄉(xiāng)人民的驕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