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周德泳 通訊員李錦烽報道:大良蟲崩?,大人小孩都愛吃!2022年12月30日,順德區(qū)第九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在順峰山公園牌坊前廣場舉行,李學雄作為大良蟲崩?制作技藝的區(qū)級傳承人,上臺接受牌匾。
2022年12月30日,順德區(qū)第九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現場,左一為李學雄。(通訊員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只“蝴蝶”帶出李禧記百年歷史
正宗的大良蟲崩?出產于順德區(qū)大良街道。明清時期,大良經濟繁榮,人們生活相對富裕,講究飲食之風盛行,美食精彩迭出,令外地來客停箸稱奇。
大良蟲崩?(通訊員供圖)
據《順德名廚》記載,李翹云是大良蟲崩?的創(chuàng)制者,同時他也是順德大良著名餅商李禧(1840-1921)的第十二子。有一次李翹云在制作龍耳時,他右手連切4塊面片而沒有切斷,左手失控往面片上重重一拍,攤開后隨手扔進油鍋里,這次“無心插柳”的舉動,竟炸出一只蝴蝶形狀的面點,李翹云覺得此品形象生動新穎,就以蝴蝶方言音“beng sha”作為新產品推向市場。
李學雄作為“李禧記蟲崩?”第四代傳人,1985年,他注冊登記大良李禧記蟲崩?店,經營至今。為了滿足游客對大良蟲崩?的需求,同時將大良蟲崩?更好地對外宣傳推廣,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今,李禧記家族其他成員李文源、李文輝、李美萍等人陸續(xù)開設李禧記蟲崩?分店。
12月20日,李學雄入選順德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學雄表示,由于歷史悠久,蟲崩?已成了老順德人心中的“兒時記憶”,是順德暢銷的手信佳品。對本地人而言,它們是一代代人成長的見證;對外地游客來說,它們是一張張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蟲崩?讀音的來源
到順德大良旅游的人,無人不知蟲崩?。然而讀對音、寫對字的人并不多。至今,不少人將蟲崩?寫成“蹦砂”“崩砂”等,還有人發(fā)現,電腦輸入不出“蟲崩”字。
蟲崩?,怎么讀?李禧記家族第五代傳人李錦烽談到,“蟲崩?”二字的粵語讀音為“beng sha”。由于《康熙字典》《現代漢語字典》未收錄“蟲崩”字,其讀音無從追溯,而“?”字在現代字典中讀音為miao,蠶初生的意思,并非“sha”音。
蟲崩?為何讀音為“beng sha”?著名方言研究專家、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嚴修鴻介紹了蟲崩?讀音的來歷,“《中國語言資源集.廣東》第二卷詞匯卷第2 冊寫到,在粵西及佛山部分地區(qū)方言里,蝴蝶的讀音為‘beng sha’,由于大良蟲崩?模仿了蝴蝶的造型,因此后人讀‘蟲崩?’為‘beng sha’”。
正宗的大良蟲崩?是怎樣的?
在中國悠久的面點文化中,有不少以蝴蝶命名的點心,其造型多為平面蝴蝶形狀,如上海的蝴蝶酥,造型是平面的桃心形態(tài)??梢哉f,大良蟲崩?作為立體式蝴蝶造型的中國傳統(tǒng)糕點,在中國面點文化中是很少見的。
蟲崩?形似一只蝴蝶,而在中國古代,“彩蝶雙飛”具有較好的寓意,因此經常被用嫁娶的飾品之上。同時,“蝴蝶”與“福迭”諧音,寓意著福氣源源不斷。
李學雄(左一)與兒子李錦祥在制作大良蟲崩?。(通訊員供圖)
李學雄認為,判斷大良蟲崩?是否正宗,看其是否“金、香、脆、酥”。
“金”指的是蟲崩?金黃色的外表。蟲崩?必須以120℃的熱油下鍋,然后逐漸調至100℃,恰到好處的火候,合適比例的調料與面粉,加上充分融化的蔗糖,保證蟲崩?均勻的金黃色。
“香”說的是南乳的特殊香味,恰到好處的面粉與南乳比例,加上少許鹽,制作出又咸又甜的蟲崩?,唇齒間留有南乳的香味,但又不感到油膩。
“脆”與“酥”則是咬下蟲崩?的第一口會覺得很脆,咀嚼時又覺得很“酥”,感受到面粉的韌勁與酥松。
大良蟲崩?(通訊員供圖)
“經過家族數代人的改良,李禧記蟲崩?除了出品傳統(tǒng)口味,也推出香辣、日式芥末等年輕人喜愛的口味,希望大良蟲崩?品牌在新生代中得以傳承下去。”李學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