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安全有序發(fā)展核電。在距離四川1800多公里的海南昌江,坐落著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工程。今天的《新春走基層》,我們就跟隨記者去探訪“大國工程”的四川籍設計者、建設者。
記者 畢圓:這里是位于海南昌江的“玲龍一號”全球首堆項目,我們在現(xiàn)場看到,核島正在進行土建施工,壓力容器和蒸汽發(fā)生器等關鍵設備將陸續(xù)進場進行安裝調(diào)試。值得一提的是,“玲龍一號”的全部關鍵核心技術均由四川研發(fā)。
【資料圖】
在海南昌江的這間會議室里,“玲龍一號”的研發(fā)團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的設計師專程從成都趕來,和北京的專家、業(yè)主以及供貨商開展一場設計協(xié)調(diào)會。在3個小時的討論中,各方充分溝通,直擊問題。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玲龍一號”項目總設計師 宋丹戎:壓力容器和蒸發(fā)器的焊接也正在開始,我們希望高部長那里來評估一下,看看能不能提前2個月完成組焊。
大連一重核電裝備公司分廠廠長 高殿寶:射線檢查,它有一些曝光的時間,提前兩個月有點不足。
在這次協(xié)調(diào)會上,“玲龍一號”總設計宋丹戎了解到項目土建比計劃工期提前了73天,而關鍵設備的生產(chǎn)要跟上這進度,卻遇到了“卡點”。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玲龍一號”項目總設計師 宋丹戎:因為壓力容器里面有多個蒸發(fā)器,我們要評估一下,里面能不能增加到6個或者8個工位。早兩個月那就是好幾千萬的收入,所以說,我們非常希望能夠把建設周期盡量地縮短。
宋丹戎告訴我們,“玲龍一號”采用模塊化建造,降低了制造成本,一體化設計,更提升了安全性。而它的功率僅有大堆“華龍一號”的十分之一。因此,“玲龍一號”也被稱為小堆。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玲龍一號”項目總設計師 宋丹戎:不光是它(“玲龍一號”)的功率小,它的尺寸也小。大家可以看到,在總平面上,小堆的占地面積就這么大一塊兒,大堆“華龍一號”的占地面積就是這么大。
那么,既然有了大堆,為什么還要研發(fā)小堆呢?宋丹戎說,目前,全球?qū)δ茉吹男枨?,除了電,還包括蒸汽、熱水等等,而“玲龍一號”由于更小巧靈活,除了發(fā)電,還可以給城市供熱、提供工業(yè)蒸汽、海水淡化等多種用途。令宋丹戎驕傲的是,這一項在家鄉(xiāng)四川誕生的重大成果,讓我國小堆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玲龍一號”項目總設計師 宋丹戎:它的主要的設備都是完全國產(chǎn)化的,我們在開發(fā)過程中,因為是自主創(chuàng)新,也申請了大量的專利,大概現(xiàn)在有340多件??梢哉f我們小型堆技術已經(jīng)在國際上處于領先的地位。
感到驕傲的不僅是宋丹戎,干了半輩子核電事業(yè)的秦忠也感慨萬千,從我國第一座秦山核電站到如今的“玲龍一號”,他都參與了設計建造,見證了我國核電技術30年來的巨變。每次從成都過來,秦忠都要到建設現(xiàn)場,仔細詢問施工情況。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玲龍一號”項目副總設計師 秦忠:因為我們設計不光是圖紙,出一些文件,還有一個是現(xiàn)場技術服務。核電工程是極其復雜的,技術含量高,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的隱患和缺陷。
作為“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工程,這個項目計劃將于2026年建成投運,每年發(fā)電量達到10億度,可滿足海南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陳建新: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88萬噸,相當于一年造樹750萬棵,在國家“雙碳”的目標下, 滿足我們國家清潔能源的需要。
“玲龍一號”項目起重指揮:大臂向左轉,大臂向左轉。
除了四川科研人員,在“玲龍一號”項目建設現(xiàn)場,還駐扎了1000多名四川籍建設者,來自遂寧的吊車師傅應長兵,在全國各地的核電站已經(jīng)干了20年。
“玲龍一號”項目建設者 應長兵:因為我們所吊的設備都是些高精密度的設備,對駕駛員要求必須要細心,操作的時候要穩(wěn)、平。
農(nóng)歷新年,我們也為這些遠在他鄉(xiāng)、辛勤工作的建設者們帶去了香腸、臘肉,讓大伙兒品嘗家鄉(xiāng)的味道。在大國工程上奮斗的四川老鄉(xiāng)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鏡頭,送上新春祝福。
“玲龍一號”項目建設者:四川的父老鄉(xiāng)親,我們在海南“玲龍一號”給你們拜年了,新年好。